换个地方玩 偶尔来看看
 
 

【高亮】含大量剧透

●一些关于《灿烂千阳》的想法【全】

在作者笔下那些文字里,我能捕捉到的,有蚊虫嗡嗡叫,有生肉的血腥味儿混杂着熟的烤肉香,有穿着布卡,从头纱里渗透出麻木神色的——那些被迫与外界隔绝联系的女人。

在这以前,我所熟悉的文字多是带着浪漫意味的,辽阔壮丽的,或是某种略带病容的美。前者的浪漫像太白先生这类人,酒精与月光的辉映下,孕育出不羁的游侠;后者大概像五代十国的动荡里虚无缥缈的转瞬破灭的繁华。

阿富汗这个国度,地理上坐落于亚洲中南部,在书中30年历史里,仿佛一直充斥着流血与歧视。书分成几部分,第一部以平白的叙述手法,延续着悲剧的进行。私生子玛丽雅姆,可悲绝望的母亲和虚伪自私的父亲。玛丽雅姆本是满怀赤城希望的一张白纸,母亲则如同早知命运的待宰羔羊被屠杀前发出嘲讽的讥笑,父亲一直拥有高贵身份,却像是披戴着伪善面孔手持屠刀的屠夫,妄图掩饰他犯下的罪行,然后将他的私生子——一个会呼吸和走路的罪证推向远方。然后母亲自杀,玛丽雅姆被迫嫁给中年鞋匠,自此她的黯淡童年戛然而止,被牵着鼻子走向另一段夹杂着更深的绝望和探索不可毁灭的爱的旅程。

作者笔下的阿富汗的历史与阿富汗的女性,与其说是麻木凉薄,不如说是窒息和绝望下仍然有希望如涓流般涌动。它们交织在一起,成了向外窥伺的一双深邃漆黑的眼——向往自由平等、国家富强、战乱平息的眼。

我想我能从这些伟大文字中领会到的微不足道的一点,便是尽管在不可宽恕的时代里,不可磨灭的阴影下,我们依旧需要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并在忍受命运不公的同时坚定地寻找那一点微弱的光芒。

——分割线

● 一些关于《灿烂千阳》的想法2

_

这篇大概说说混杂着烟味的粗暴性欲,氤氲蒸腾起的迷蒙大雾,以及雾外的桃源。

可能意见会比上篇更加偏颇和不讲道理。

_

作者笔下像是电影里的蒙太奇画面,多个镜头拼接在一起,被轰炸的房屋,悬挂在枝头的身体碎片,血染红的街道,废墟里的绝望与缄默,时不时划破寂静的婴孩的哭啼声汇成一幅完整的战争图景。

前面提到玛利雅姆被迫嫁给中年鞋匠拉希德,而后在现实面前——无论是直面还是逃避它,结果都是被玩弄于股掌间。冲不出,逃不掉。她不得不沉默妥协。

我擅自将玛丽雅姆的母亲比作一只洞悉自己命运却对此无可奈何嗤之以鼻的羔羊,而现在,玛丽雅姆似乎延续了这种“羔羊”的血脉。

面对拉希德的触碰,或者说冒犯。肮脏扭曲的拉希德的性欲——我猜那是对玛丽雅姆的折磨。但她皆是兀自忍受罢了。像只断翅的蝴蝶。麻木,或是别的什么,我便读不出了。

烟味儿,西装革履下丑陋的灵魂,颠倒的黑白,像旋转楼梯似的一层层向上耸起。接着是呕吐物和被冲入下水道的未面世的生命。

大概有些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_

莱拉家。

战死沙场的两个哥哥,日渐消沉的母亲,无奈隐忍的父亲以及一个好歹带来了点欢喜的青梅竹马。

然后是别离,一直是别离。

先是好友吉姆——一个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孩被偏离路线的火箭弹炸的血肉横飞,她的母亲在街道上崩溃地捡拾残肢断腿颤抖着手试图将她女儿拼凑在一起。

后来是要移民离开喀布尔的莱拉的青梅竹马。

男孩离开前天,是个炎热潮湿的夏夜,他在布满星子的夜空下与莱拉偷尝了禁果。

不同于玛丽雅姆与拉希德的那种烟味笼罩在指尖的压抑。

这次也许是柠檬味儿混杂着焦糖。音符在心脏跃动,同时周遭便万籁俱寂了。

至少现在,雀跃,不安,欣喜,纠结像棉花糖似的充满了莱拉的心脏。

男孩还是坐上了去往其他国家的客车。

不久,莱拉一家也将踏上这段旅程。

然而火箭弹忽地造访了。

几乎就在一瞬间,莱拉梦想的海边,梦想的海面上的氤氲雾气被血色染红了一片。七彩泡沫被战争嘲弄着碾碎了。

莱拉被拉希德从废墟里扒拉出来,堪堪捡回一条命。

她也成了拉希德的妻子。

于是那个夏夜的焦糖与柠檬味儿全都被驱散在了另一旁。

再也没有什么可别离的了,但绝望继续蜿蜒。

——分割线

●一些关于《灿烂千阳》的想法3

_

写及此篇,我才算真正将它读完了。 

而此时回过头去重翻一遍前两篇读后感,猛然汗颜。 

我于是收回那番关于“羔羊” 的高谈阔论,并为我的愚蠢言论致歉。

玛丽雅姆并不是羔羊,她是独一无二的勇士。

她能够在忍受了一切命运的不公后,仍然愿意无私地奉献出属于她的那份澄明的爱。

她的一生本是短暂的,但因为某段路途中有了莱拉和她的孩子带来的温暖所以变得漫长而温柔了起来。 

在莱拉到来的那些日子里。拉希德的无理谩骂和拳击虽依旧数次落下,但她们还有秘密下午茶,还有许多个倾心相谈的夜晚。我肯定,她们是拥有天上那些远离战火的无数轮皎洁明月的,也拥有喀布尔墙壁后的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或者说,她们本就是喀布尔的金色暖阳。 

书中最令我动容的,除了阿富汗女性那布满灰尘的面孔后坚韧的灵魂外,还有各类人物的深刻描写。 

我还记得,玛丽雅姆期待又不安地屏住呼吸等待她的父亲来到。也记得微风拂柳时,玛丽雅姆尽力奔向她想要的明天——尽管明天从来不知下落。我又看见玛丽雅姆赴死前的坚定步伐。但那坚定步伐后代表着什么呢?大抵是代表着付出了爱,并收获了爱后的解脱和满足吧。

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对于一段开头不合法的人生来说,这是一个合法的结局。但若反过来理解这段话,却又讽刺了许多。

说回到玛丽雅姆的父亲,他去世前留下了封存待启的象征着赎罪的《木偶奇遇记》和一封写给玛丽雅姆的书信。但它们终究与玛丽雅姆错过了。一个本该在童年时收到的礼物和道歉,迟来了许久,便只能缈散如烟。

另一边的莱拉与塔里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大概是最能给人心灵上的慰藉的一个结局了。这段故事让我们相信,好的事物一直不曾离开,爱能救赎这一切——不管是玛丽雅姆的爱还是塔里克的爱。

战争离我很遥远,但这并不代表在其他遥远的国度它就不存在。

也许那时的每一刻,都有子弹与她们擦肩而过,都有火箭弹威胁似的在她们头顶盘旋。

我还能写下什么呢?除了感恩,除了爱。




17 Jul 2019
 
评论(4)
 
热度(7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um-魚 | Powered by LOFTER